第125章 顺治元年(1 / 2)

本来豪格是最有资格继位的,他是皇长子,手里还掌握着正黄、镶黄、正蓝三旗的军队,实力十分强大,只是其为人鲁莽且目中无人,从而得罪了不少人。

而另一方的多尔衮的势力也不弱,他手中同样掌握着正白、镶白两旗的军队,另外其他各旗的许多贵戚也暗中支持多尔衮。

从军事实力来看,豪格和多尔衮两人的势力是不分伯仲,如果硬来八旗军队势必会有一场血战,搞不好就是两败俱伤分崩离析的局面,所以豪格和多尔衮都没敢轻举妄动,只是任由手下争吵不休。

首先是镶黄旗护军统领鳌拜跳了出来,提出‘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如今先帝驾崩,而先帝有长子豪格勇武过人,应当为帝!

鳌拜的话一说完,豪格这边的将领就站起来后纷纷按剑而立,一副慷慨激昂想要逼宫的模样,叫嚷着皇位必须由豪格继承。

而多尔衮的亲胞弟镶白旗的旗主豫亲王多铎也不示弱,立刻对鳌拜的话进行了反击。

他们满人原本就是游牧民族出身,从深山老林里出来也没多少年,至今还处在奴隶社会阶段,他们向来崇拜的就是强者为尊,谁的拳头大就听谁的,现在玩这出汉人的“立嫡以长”的把戏呼弄谁呢?

多铎提出,帝位从来都是有德者而居之,睿亲王智勇兼备,且身为太祖第十四子,抡起谋略、勇武他哪点不比豪格强,自然有权继承大统。

事情到了这里便陷入了僵局,众人也全都看出来了,若是非得强行在豪格和多尔衮当中选出一个人继承帝位,恐怕事后也就会迅速演变成一场兵变,八旗军各方也会陷入一场内乱之中。

这时候,从未说话的庄妃大玉儿和皇后哲哲提了个章程:子承父业,先皇不在了大统自然要从先皇的子嗣中选出。

本来此等大事她们女子是没有说话的权力,可是她们二人的背后有着科尔沁部落撑腰,众人也不得不认真考虑。

于是早就通过气的多尔衮便抓住豪格不是皇太极嫡子这一点大做文章,顺势提出可按照“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的继位顺序,选出大位继承人。

这一提议也得到了其他各旗大臣的鼎力支持,正黄、镶黄两旗中原本支持豪格继位人也没了话说,只要继位地是皇太极的子嗣,对他们来说谁当皇帝都一样,并不是非豪格不可。

这一来,从皇太极诸多子嗣中选嫡子继位已经成了大势所趋,而豪格已经是大势已去,无力回天。

所谓嫡子,首推皇后之子,然后是四大贵妃所生子嗣,再然后才轮到庶妃所生的儿子,而这豪格,恰好就是庶妃乌拉氏所生。

皇太极有一后四妃,排名从高到低依次是皇后哲哲。关雎宫贵妃海兰珠,麟趾宫贵妃娜木钟,衍庆宫贵妃巴特玛,永福宫贵妃布木布泰,其中只有永福宫和麟趾宫诞下子嗣,所以够得上皇太极嫡子的其实只有两位。

一个是永福宫贵妃布木布泰所生的刚满五岁的福临,另一个就是麟趾宫贵妃娜木钟的儿子博穆博果儿。

就身份而言,麟趾宫地位高于永福宫,因此博穆博果儿的地位也就比福临要高,不过在这场权力角逐中,布木布泰(大玉儿)的背后势力也就是蒙古科尔沁部加上多尔衮的支持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福临最终挤掉了博穆博果尔顺利登上帝位。

最后皇太后哲哲垂帘听政,多尔衮为摄政王,权重一时,统揽大权基本和皇帝无异。

原本最有希望继位的豪格则受到了几乎所有人的排挤和打压,正黄、镶黄二旗先后被福临、博穆博果尔所夺、成为这场权力争夺中最失败的人。

......

崇祯十五年四月初,顺治元年,盛京。

天刚亮,北方的寒风依旧还有些冷的刺骨,大政殿外,一帮子投降的汉人文武大臣揣着手哆哆嗦嗦的互相聊着天。

“诸臣上朝了”大政殿出来一个公鸭嗓扯着嗓门喊道。

“闪开闪开,摄政王殿下来了!”几名身穿黄马褂的御前侍卫当先把文臣拨开,清理出了一条小道。

清国新任摄政王多尔衮身着貂绒披风衣也不理殿门口的文臣,昂着头径直走入了大政殿。

接着是一群从大政殿周边王亭里走出的满清贵胄,皆头戴大棉锦帽,从帽子后面还提溜出一根细的像猪尾巴似的小毛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