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只是最原始的两季稻,产量比起以前,也增加不少,更何况大武可没有他们以前那么多苛捐杂税。
根据诸葛亮等人的建议,卫安并没有让他们一下子把税收降低,只是免税了劳役和粮税之外的杂税。
就这样已经让大武的百姓高兴了,毕竟对于老百姓来说,谁让他们过得更好,他们就拥护谁,这也是为何会有那么多人被诱惑造反的原因,就是人的盲从性,以及想生活更好的思想。
“主公,辽东公孙度来投。”公孙瓒一早就喜气洋洋的来禀报,“如今他人就在皇宫外候着,等着陛下召见。”
卫安听是公孙度的消息,自然是大喜过望,如今四海升平,若是公孙度主动来投,可就是避免了一场内战了。
“好,快快有请,请到御书房说话。”
二人都是辽东公孙世家的人,公孙度是嫡系,公孙瓒是旁系。
历史中的辽东之地被各路军阀忽视,因此幸运地躲过了很多战火,很多有识之士避乱逃到了这个地方,公孙度接纳了他们,这一点他要比公孙瓒强很多。
公孙瓒向来喜欢单打独斗,算是个孤胆英雄,手底下没什么才能出众的人,好不容易招了个赵云,也是不能尽其才。
而公孙度的胸襟则宽广得多,他用这些中原人管理地方,对外不去惹袁绍、曹操这些强人,只打高句丽、扶余这些外族,将辽东稳稳地控制在手上。
公孙度任辽东太守后,东征高句丽,西伐乌桓,威震海外,乘中原大乱,自称辽东侯、平州牧。
卫安对历史中的公孙度颇有好感,所以一直没有攻打公孙度,而是选择让公孙瓒前去劝降。
公孙瓒果然不负所望,不费一兵一卒就拿下了公孙度。
“陛下,升济来迟,特来请罪。”公孙度拉了拉身旁的儿子公孙康,一起跪地叩拜,“请陛下赐罪!”
公孙康为公孙度的长子,历史中的公孙度去世后,公孙康继任辽东太守,在公孙康在位时期,辽东公孙氏颇为强盛,于建安十四年(209年)大破高句丽,攻陷其国都,又设置了带方郡(朝鲜京畿道、并忠清道之地),起兵讨伐韩濊,扬威朝鲜半岛。
“快快请起,升济兄何罪之有。”卫安见公孙度态度谦恭,便亲自上前用手扶起了公孙度,“升济不仅无罪,还有功于大武,如此一来,我们大武便少了一场内战,此乃天下之幸也。”
辽东半岛四百万人口,卫安可不敢掉以轻心,在收缴了辽东的兵权之后,卫安选派了大量的官员去辽东,同时也派驻了不少兵力镇守辽东。
好在去年在调动了那么多兵力的情况下,也没有发生意外,这算是一个惊喜,也说明了百姓的情绪非常稳定。
今年的任务是把两季稻彻底推广,等秋收之后,针对高句丽的同化工作就会展开。
相对于牧民来说,其实同化更加容易,一来他们受到中原文化的影响很大,时间也很长,一直以来都仰慕中原,因此非常容易接受中原文化。
另外一个原因就是,高句丽的朝鲜半岛与大武一样,都属于农耕民族,对于中原的生活也更容易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