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梁励精图治、积极发展上郡的五年,即是魏国再度以绝对霸主的姿态称霸于世的五年。
记得在五年前的那几场战争中,魏国先是联合赵国瓜分了卫国,占领了魏国自黄河以南除濮阳在内的全部土地,然后又迫使齐国割让东阿八邑,再然后又通过讨伐宋国而占领了定陶几邑,这几仗所占领的国土,不亚于昔日的卫国。
得到了如此大量的土地,魏国日益加剧的土地兼并问题亦得到了暂时的缓解,魏国疲弱的经济也因此得到了振奋。
有的土地,有了钱,魏王立刻补充魏武卒,将两次河西之战、以及魏齐之争后所剩的六七万魏武卒又一口气扩增至十五万,这个举动让韩、赵、少梁三国心生不安,毕竟魏国素来有调转枪头对付盟友的先例。
于是在魏国大肆扩充魏武卒的那几年,由韩侯牵头,韩、赵、少梁三国私下往来频繁,甚至暗中相约:只要魏国背弃盟约对其中任何一家动手,其余两家立刻联合讨伐。.CoM
不过事实证明,这几年的魏王虽然日渐膨胀,但还未狂妄到敢背弃盟约,同时挑战韩、赵、少梁三国的地步,再加上有惠施在,倒也并未做出出格之事。
此时,前魏相瑕阳君已在功成身退后,因纵于嗜酒而亡,改由惠施接替魏相之位。
惠施亦是‘亲少梁’、‘亲三晋’的支持者,有他担任魏相,魏国与韩、赵、少梁三国的关系却不如五年前那样亲密,但倒也不至于闹到决裂的地步,只不过明眼人不难看出,魏国又渐渐变成了那个傲慢的魏国,而日渐膨胀的魏王,也已逐渐不满于魏国被韩、赵、少梁三国掣肘,逐渐开始有意摆出盟主的姿态,有意改被动为主动,成为‘四晋同盟’真正的盟主,迫使韩、赵、少梁供其驱使。
这一点让韩、赵、少梁三国颇为不满,因此与魏国的关系也不如五年前那般亲密。
但平心而论,魏国还并非是这整件事的导火索,这整件事的导火索,是秦国。
少梁尚同十年时,秦国的二次变法就已基本落实完毕了,此时的秦国好比说已经卸下了全身的重担,就等着再次上路。
什么路?
那自然是继续东进了!
秦国君臣对于逐鹿中原的执著,是常人所无法理解的,而举国的秦人,亦在完完整整的‘军功爵制’的刺激下,大力支持对外用兵。
然而‘东征中原’的道路却充满了阻碍,首当其冲的第一道阻碍就是少梁国。
少梁,曾经的弹丸小国,而现如今却已壮大至兵甲十万、骑兵数万的强国。
这个‘强国’可绝对不是随口瞎说,如今天下局势整体‘西强东弱’,以少梁现如今的实力,若放在泗上十二诸侯国那是完全可以乱杀的,哪怕是齐、楚等大国都未必能压得住少梁。
东征中原,势必要先夺回河西,而夺回河西,就意味着秦国将会再次在河西与少梁接壤。
不可否认,少梁本身与秦国是没有利害冲突的,可一旦秦国对魏国的河东用兵,那么少梁就得履行‘小三晋同盟’的约定,协助魏国抵挡秦国。
换句话说,要攻打魏国的河东,就得先解决少梁,或者让少梁陷入无法救援魏国的境地。
为此,秦国在尚同九年,在二次变法的尾声时就开始谋划,故意挑拨义渠与少梁不和,寄希望于义渠能够拖住少梁,反正在秦国看来,义渠与少梁都是秦国的隐患,二者唯一的区别仅在于少梁并不主动攻打他国,威胁程度稍低,可是在秦国‘东征中原’的道路上,少梁也同样是阻碍。
义渠与少梁谁胜谁败,对于秦国来说都是好事,基于这一点,秦国施行了这条‘二虎相争’之计。
只是就连秦国也没有想到,李郃率五千陷阵士、三千少梁奇兵,并两万余上郡元里军,干净利索地在阴山以西击败了义渠的军队,光击败还不算,甚至于还令义渠产生了畏惧,慌忙向少梁乞求。
虽说秦国及时反应过来,立刻派使者前往少梁,有意联合少梁覆灭义渠,但少梁又不是傻子,何必与其实并没有太大利害冲突的义渠国闹得鱼死网破,最后反让秦国坐收渔利?
总而言之,秦国这条‘二虎相争’之计算是失败了,少梁并没有凭借其强大的军力一举覆灭义渠,而义渠虽然吃了败仗,损失不小,但倘若秦国想要趁火打劫,全民皆兵的义渠也仍然保留着与秦国同归于尽、最起码令秦国东征之路延后三十年的力量。
在这种情况下,秦国使用了‘奇策’。
尚同十一年春,秦国大良造卫鞅写信给魏河东守魏卬,也就是魏公子卬,称他秦国的二次变法已经完成,国人想要开战立功的情绪日益高涨,咸阳——秦国最新的国都无法禁止,因此卫鞅希望与魏公子卬当面谈谈,看看能否想办法化解这次兵祸。
不得不说,其实这几年魏卬也在密切关注着秦国,毕竟谁都知道秦国是喂不饱的虎狼之国,虽说最近几年秦国因为忙于变法而十分低调,无论是魏齐之争,还是后来魏国讨伐宋国,又联合韩国讨伐楚国,秦国都没有站出来捣乱,可一旦秦国完成的变法,那就是这个国家再次露出獠牙的时候。
因此卫鞅以这个理由邀见魏卬,魏卬还是很相信的,更别说卫鞅当初在魏国出仕时,就与魏卬建立了不浅的交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