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9章 三立书院(2 / 2)

明末妖僧 沉渣 4140 字 2021-11-22

说起倪元璐辞归一事,傅山也痛心疾首,“至公党刚走上正轨就遭此一难,此次竞选恐要胎死腹中了。”

刘慧明哑然失笑,自己第一次面见崇祯提出的竞选首辅方案,自从刘慧明离开北京以后就没人提及了,估计崇祯自己都已经忘了。

“邱司寇入了阁,关键时候还是会为你说几句话的”,傅山道,“只是此人太过刚直,在内阁恐难长久待下去。”

刘慧明点头称是,邱瑜这老儿一大把年纪了还像个愤青,虽然很有大局观,但是说话做事都还欠点儿火候,时间久了难免会惹得崇祯不快。而且他的儿子邱之陶落榜以后又投身到了海洋运输中去,明眼人都知道他和刘慧明的关系。

又哀伤了一会儿国事,刘慧明再次把话题拉回来,“早就听说你文武全才又不愿做官,在我这儿做事不算当官吧。”

傅山喝了一口茶,像新闻发言人发布重大新闻一样郑重地道,“自从家师入狱,某就已下定决心,终生不仕。”

刘慧明打趣道,“我听说自从嫂夫人去世,你就已下定决心终生不娶,现在又终生不仕,你这样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傅山跟着笑了一阵,等刘慧明笑完了才正色道,“德翁要立足山西,擢拔一批本地才志之士是很有必要的,只是因宣府一案,山西人对你多有介怀,双方缺少诚意,必须要有所动作才行。”

刘慧明嗯了一声,拱手道,“还请青主为我指点迷津啊!”

傅山早已成竹在胸,闻言道,“德公在大同就做得很好,拉拢宗室、分化边将、打击士绅,每一式都打到关节处,实在让我傅某佩服。”

刘慧明笑了笑道,“可惜这一招在太原不能用啊,太原不比大同,大同地处边关,士绅的力量并不强大,我要是像在大同那样对付士绅,估计连这个年都过不好。”

傅山笑了笑,补充道,“晋王也不如代王贤明,德公与他恐不好相处。”

刘慧明把昨天代王差人来传令之事说了一遍,“哼,都是一个肩膀扛脑袋,谁怕谁啊?他不尊重我,也别指望我尊重他!”

傅山淡淡一笑,没有接话,军队的事情他已经知道了,刘慧明牢牢地抓住了军权,这一点儿让他极为欣赏。

刘慧明喝了口茶,道,“不说宗室了,先说士绅的事,这些士绅团结一致,不和我玩,我有什么办法可以加入进去?”

傅山淡淡地道,“此事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只需要去一个地方,就看德公是否愿意屈尊,只要你愿意俯就,不仅士绅接纳你,连幕中缺人的事都一并解决了。”

刘慧明顿时来了兴趣,问道,“不知是什么地方?”

傅山神秘兮兮地道,“三立书院。”

刘慧明一拍脑门,懊恼道,“哎呀,怎么把这个地方给忘了?”

三立书院原名三贤书院,是为了纪念在山西讲学的王通、司马光、薛瑄而成立的,万历年间全国兴起了一阵书院风,最有名的就是东林书院。三贤书院也在那时候改名三立书院,在巡抚魏允祯的大力支持下,书院很快就打响了名声,成了山西名校,一年最多的时候有50人考中举人。

不过,这股书院风很快就遭到了朝廷的打压,三立书院和东林书院一样也很快陨落,直到三十五年后袁继咸作为学政入晋,重开三立书院,并招收了一批很有名气的学生,比如眼前这位傅青主,就是三立书院的招牌。

袁继咸之后三立书院的名声一度有所衰落,不过在现任巡抚蔡懋德的整顿下,书院重新焕发新生,太原知州魏权中、举人韩霖、桑拱阳都在里面任教,傅山更是名师。

刘慧明总算明白了他的来意,喜道,“俗话说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三立书院,我一定要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