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医疗事故(1 / 2)

李时政收敛了脸上的笑容:

“现任知府大人,智慧超群,眼光远大,又有意造福一方,相信他会从善如流!”

秦起顾虑全消,忙喊伙计拿过来五百两纹银,双手呈上。

李时政却摆摆手:

“无功不受禄,等有了结果,我再登门领赏。”

李时政一指秦起手中的银子,又道:

“不过不要你的银子,只要你摆一桌好酒好菜,也就可以了!”

李时政说完大笑离去,弄得秦起一时回不过神来。

---

不久后,李时政的建议,果然被官府采纳。

州府衙门下令:内城城门,夜间不再关闭。另外,对外城新开张的商业,实施税赋减免。

眼看着晚上的客人,明显多起来,酒楼迅速扭亏为盈。

加上税赋减免政策的激励,周围新开张了许多配套商业,这一带人气迅速提升,已经非常接近内城中心的气势了。

酒楼的生意,自然也水涨船高。

---

于是,李时政再来酒楼的时候,秦起千恩万谢,将恩公引进楼上雅座。

李时政坐定后,对秦起说了一番话,却令秦起大跌眼镜。

原来这李时政,正是那黑-道人物何宜良的表舅!

而李时政进言知府大人,不再关闭内城城门,同时减免外城商业税赋,都是源自何宜良的主意。

秦起感觉尴尬万分,没想到自己一时轻率,陷入困境,竟然需要何宜良来解救。

唉,吃别人的嘴短,拿别人的手软!秦起受了这么大一个恩惠,也只能给李时政一个面子,答应收何宜良为徒了。

不过,秦起也提了个条件:何宜良必须痛改前非,再也不和黑-道混在一起了。

何宜良本来已经幡然悔悟,断绝了和黑-道的所有来往。此刻对秦起提的条件,自然也就非常坚决地答应了。

按照那个时候的潜规则,徒弟除了学习技艺,还需在各个方面,替师父打杂。

所以,何宜良白天帮助秦起打理酒楼生意,晚上才和秦起一起习武。

何宜良的经商天赋,其实要远高于习武天赋,有了何宜良的帮助,酒楼的生意更是蒸蒸rì上。不久后,秦起在内城,又开了家酒楼,取名“同醉楼”,经营模式与“同归楼”基本相同。

有了“同归楼”的成功经验,“同醉楼”的生意,也很快上了轨道。

秦起看条件基本成熟,便将酒楼的生意,全权交给何宜良打理,自己则抽出身来,专心于玻璃制造的筹备工作。

---

吴薇察觉到,秦起在准备重cāo旧业,心里就有些不乐意了。

吴府后宅,葡萄架下,吴薇和秦起相对坐在石桌前,吴薇边上,站着吴薇的两个徒弟韩真和汪玲。

“起儿,现在我们有医馆和酒楼,挣的钱也不少了,你为啥还要再去弄其它的事啊?”

秦起辩解道:“我一直觉得吧,无论是医馆还是酒楼,做起来,都很累人,等我把玻璃生产出来,我们就不做医馆和酒楼了。”()

见吴薇一脸忧sè,秦起又补充道:“玻璃生产的工艺很完善,没有任何危险的,姐你就放宽心吧!”

№本作者月光照进梦想提醒您最全的《宋元之末》尽在[],域名[()]№『来[]_看最新章节_完整章节』()

秦起还有一句话,都到了嘴边,最后憋着没说出来:“上次爆炸事故,那是在试验烈xìng炸药,我发誓不会再玩了!”

---

酒楼现在盈利不错,但毕竟时间尚短,资金积累并不多,但好在势头很旺。

秦起于是将两座酒楼,一起抵押给钱庄,筹措了一笔钱,作为玻璃生产的初始资金投入。

秦起画了图,委托城里最大的铁器、木器制作行,联合打造一套玻璃制作器械。

又在城外便于采矿的地点,修建了一个简易工坊,招了二十多名技师,都是有铁匠、木匠或采石工作经验的。

秦起首先给技师们做基础培训,主要就是理论讲解:什么是玻璃,玻璃的用途,还有就是玻璃的制作原理和基本工艺流程。

然后将他们分成几组,分别培训他们,采矿、选矿、烧炼、成型、退火等工艺流程。

---

很快,第一炉玻璃生产出来了,并吹制出一批瓶子,秦起准备用它们来装果酒和暑酒。

可惜第一批瓶子的质量不过关:颜sè浑浊,而且非常容易破碎。

秦起倒是有心理准备,毕竟大规模生产的流程,与小批量试验是有很大差别的。

于是他静下心来,带着技师们,仔细检查工艺细节,查找质量不佳的原因。

---

虽然玻璃生产碰到些问题,秦起却有了一个意外惊喜:寄卖在玉韵楼的那几块玻璃块,被一位临安府来的神秘客人买走。

要知道,那些玻璃块,是以高于宝石的价格被买走的!

秦起的资金实力,一下子暴涨,他估摸着,在整个宜州城,自己也排得上前几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