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9章 当年明月(2 / 2)

希望破灭,朱允炆依然淡然,这么多年佛法不是白修的,一如姚广孝和张定边驾鹤西去之时,这两人都是平静的圆寂。

对死亡并无恐惧。

当然,也并不能因此说明朱允炆是个贪生怕死的人,他们这个层次的人,知道并无地狱也无天堂,只有人间。

想活着,只是为了在佛法的世界里更多的遨游而已。

朱允炆微微一笑,“镇西公的答案,贫僧已经知晓,其实早就知晓,只不过还是怀着希望问了一下而已,镇西公也不用挂记心上,贫僧的结局,从应天城破后,就已经注定了。”

黄昏沉默了一阵,“其实你当年在城破之前,放弃应天到其他地方,未尝没有卷土重来,将陛下赶回北方的可能。”

可惜你选择了最差的一步棋。

朱允炆叹了口气,“贫僧何尝不知,然而那样的话,整个大明境内都将因为我叔侄之间的这点事陷入战火之中,无数百姓将承受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局面,贫僧坐拥全国,却输给了只用三府之地的燕王,那么大好的局面,却被燕王大军打入京畿,当时之绝望,贫僧已经不作他想,索性便一了百了了,当然,各种思绪万般复杂,不是现在三言两语可以说清的。”

黄昏叹道:“其实从你重用方孝孺、黄子澄等人开始,要恢复周制,就注定走错了,没有武将的支持,削什么藩?”

朱允炆沉默不语。

黄昏却不吐不快,“如果重用方孝孺等人也便罢了,局势并不到最坏,可你千不该万不该,用了李景隆,用李景隆也还好,关键你弃用了徐辉祖,如果当年徐辉祖掌握兵权,绝对不会让燕王这么轻易到应天,徐增寿虽然支持燕王,但你却因为徐增寿的缘故也怀疑徐辉祖,把他调回应天——”

黄昏忽然不想说了。

后人深究这段历史,发现朱允炆走错了太多步,哪怕他走对一步,朱棣的靖难都要无疾而终,所以现在你要说朱允炆的毛病,真是一大堆。

朱允炆叹了口气,低宣了一声佛号,“前尘往事皆如云烟,不过也还好,至少目前的大明是千古未有之盛世,贫僧自认做不到这一点。”

黄昏哂笑一声,“做不到?如果你当天子,我黄某人为臣子,一样是千古未有之建文盛世,只不过你的性情不如陛下好战,很多事情需要好事多磨而已。”

这话其实有点自夸了。

没那么简单的。

如果建文帝当皇帝,重用文臣,黄昏就算入仕进入朝堂,等待他的可不仅仅只有纪纲朱高煦这些敌人,真正的敌人是方孝孺黄子澄这些酸儒。

恐怕比纪纲和朱高煦更难对付,甚至根本没办法打造这个盛世。

因为朱允炆并不好战。

而当前的盛世,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朱棣好战的宏图大略催生出来的——黄昏和朱棣,是相辅相成,而他和朱允炆之间,不会有这种化学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