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五十个护卫的薪俸,那肯定得黄昏来负责。
黄昏出钱帮忙养五十个士卒,朱棣何乐而不为。
华为房产的事情,黄昏全权交给沈熙礼,他则带着许吟和乌尔莎等六个女子去往城郊——纪纲就在北方,必须提防,所以但凡出城,身边必须有人陪护。
朱棣在城外给了一百亩地皮,这个地是朱棣的。
在他还是燕王的时候,这个地就是他的。
所以黄昏当初一说要一百亩地皮的时候,朱棣就毫不犹豫的答应,无他,顺天是他的老窝,一百亩地随随便便拿出来。
黄昏视察了一圈,不错,依然傍水。
一个工业工坊,肯定要靠近水才好,至于环境污染,黄昏根本不在意,且不说一个小小的工坊能造成多大的污染,自己也可以在工艺过程中设置废水处理环节。
何况今时大明这点污染根本无关紧要,完全可以学习西方国家,先发展再治污,如果能一边发展一边治污那是最好。
看情况,只要能搞出污水处理系统,一切好办。
回到顺天城内,找到沈熙礼,让他迅速修建工坊的工人,顺便招聘几位经验丰富有专业技能的和砂石相关的老师傅,高薪聘请为水泥的研发制作做好人才准备。
知悉黄昏要在城外地皮上建立一个工坊起来,沈熙礼全力支持,他不知道东家要干什么,但显然这个工坊是为修建城内坊子服务的配套产业,自然重要。
黄昏回到临时租住的院子里,让乌尔莎磨墨,规划工坊布局,忙了整整一天,这才把设计图让许吟送去给沈熙礼。
接下来他就悠闲了。
有沈熙礼在,黄指挥就是正儿八经的悠闲大官人。
万幸沈熙礼从应天带了两个心腹过来,要不然也得累成狗,一切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因为陛下打过招呼,是以行部和顺天府衙全力配合黄昏,半个多月后,工坊建立起来。
留下部分工人在工坊内工作,黄昏将沈熙礼招聘的老师傅带到工坊,出人意料的是,竟然还有一位行部官吏。
很小的官吏,不入流的那种。
也是那天在行部外问过黄昏入资一事是否万无一失的那个官吏,名叫林振东,将近知天命的年纪,性格稳重,只是后人不成才,属于大明时期的啃老族。
林振东少年时候泥瓦工,后来机缘巧合,读过一些书,于是去参加科举,过了童试,止步于会试,倒也还好,有点小功名,于是花钱在顺天当了个小官吏,朱棣决意迁都后,行部成立,林振东因为办事稳重,略有眼光,于是被挑进行部,可惜是个闲差。
工坊招人时,行部众人觉得还是有个自己人去看着放心一些,于是林振东被派来公干——按照同僚的意思,行部那边薪俸照发,工坊这边的钱老林你不拿出来请我们喝几顿花酒?
在请示了郭资和黄福后,两位行部尚书觉得此事也行,反正林振东是个闲差,而且不入流,没有四品以上不得经商的约束,让他去工坊盯着,也是对行部那九万两钱的一个小保险。
于是准了。
林振东也乐意,他其实在行部可有可无,人啊,总是要寻求一个认同感,在这样的情况下,他还宁愿在工坊这边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
于是他就来到了水泥工坊。
走入水泥工坊的林振东怎么也没想到,数百年后,他的名字都将和水泥之父挂钩在一起,永远的名垂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