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将!”周遇吉看着一脸真诚的朱大太子,双手抱拳,几乎是脱口而出:“愿为殿下效死也!”
朱慈烺拍了拍周遇吉长满老茧的手,满意地点了点头,随即对前方牵马的骆养性吩咐道:“回营!”
“是!”骆养性当即领命。
于是,由太子作陪,锦衣卫指挥使牵马的一场游行在居庸关中堂皇亮相。
随行的众将之中,羡慕者有之,不服者有之,嫉妒者更有之;但这恰恰是朱大太子想要达到的效果。而这一殊荣也将成为未来有功之将的最高荣誉。
一众将领浩浩荡荡地回了营地之中,而后续周遇吉麾下的将领也随后赶到。
各分主次坐定——作为太子当然是坐在主位无疑,右手第一定然是周遇吉的位置,而左边首位本应有骆养性坐镇,可却被骆养性让给了孙守法,自己站到了朱大太子的身后。
原因嘛,倒也不是骆养性高风亮节,而是骆养性明白,接下来要讨论的便是即将展开的居庸关的战事,太子殿下显然更需要的是两位大将的通力协作,至于自己,在为太子收拢军心之后,显然已经帮不上更多的忙了。
功成身退,是自纪纲以后,每个锦衣卫指挥使必须掌握的技能。
朱慈烺表示:很满意!
随即,由朱慈烺主持的第一次大明军事会议就此展开。
朱慈烺率先开场道:“父皇年迈体弱,不堪重负,故托本宫以此千钧重担。本宫深感压力之重,还请诸卿助我也!”
“愿为殿下分忧!”众将齐齐答应道。
随即,朱慈烺开始分析起现在的局势,为后面的定调子做好准备:“今闯贼愈演愈烈,而清军步步增强者,盖因我大明两面作战,顾此失彼之故也。如今,我大明之势已成累卵,倒戈之风、自西向东,狂卷不止。便是朝中衮衮诸公,与闯贼勾连者众,忠心大明者寡也。”
众人闻言,都有些惭愧,又有些沮丧。大家也不明白:好好的大明,这是怎么了?
见着众人默不作声,朱慈烺随即直接定下了会议的调子道:“往事不可追,吾等应只争朝夕也!如今闯贼恐已尾随而来,山海关外清军亦虎视眈眈,本宫决议朝廷即行南撤,一则大军新败,应暂避闯军锋芒;其二,也是为闯军腾出作战空间,将北面之包袱甩给闯军,以避免重蹈两面作战之覆辙。诸卿以为如何?”
众将闻言,虽然对于放弃京城稍稍有些不太愿意,但自家人知道自家事儿,想要自己顶住两面的夹击,那几乎是不可能的,既然挡不住,那不如就主动撤退。
颇为务实的将军们并没有像那些满口“仁义道德”的正义之士们凭空嘴仗,因为他们知道,每个决定都是要用自己的鲜血与生命去完成的。
见自己南撤的调子并没有遭到什么反对,朱慈烺的心随即也就放下了一半了。只要大家认同了南撤的方案,所剩下的无非就是细节上的商议。
“京中南撤之事已由秦翼明秦将军统一管理,自本宫北上之时,南撤之军已经开拔。然,受工匠、军械、钱粮等物资人口拖累,行军之速颇缓。以本宫之预计,尚需二十日,方可摆脱可能之追击,抵达江南之境。”朱慈烺终于图穷匕见:“因此,我军需坚守居庸关,至少二十日!”
二十日的话语一出,众人都颇为惊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