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三章 最好的时机(2 / 2)

唐代设立安南都护府。

可随后的五代十国时,吴权割据安南。

安南因为和中原分分离离,数百年后,在前明时,当地的勋贵野心勃勃,借此优势叛乱。

前明胜而后败,大周也屡次遇挫,至今都未收服,成为了二国。

这片自古就是中国的土地,在冯胜之看来,已经很难重新收复,不得不说是民族之遗憾。

辽东的天气严寒,国内的军队,特别是南方军,很难适应。

而辽东却有大量的平原,土地肥沃,能获得不弱于国内北方的田产,加上辽东之广大,以及更加远不可测的奴儿干司。

种种地利之下。

如果将军真的自立,很大的可能,辽东将会成为第二个安南,这不是冯胜之愿意看到的。

“日本是一个不能讲德义的国家,对此国施恩没有丝毫的作用,只有武力才能让对方服从。”

唐清安接过冯胜之的话,向众人说道。

“琉球国长条的海岛链,犹如一条锁链,封锁了我国的南部海域,如果落入日本之手,将会锁死我国的出海方向。

哪怕琉球国不是我国的藩国,也不能任由其落入日本的手中,更何况琉球国自古就是我国的藩国。”

听到将军的话,众人内心已经明了。

将军一定会出兵协助琉球国,可是日本国家的实力,目前到底有多强?

众人因为不够了解日本,无法做出推论,心中没有底气。

数十年前,日本侵略朝鲜,派了二十余万大军。

如果金江镇在琉球国和日本发生战事,会否导致日本重新聚集二十余万大军。

这是众人,根据朝鲜之战,推断出日本国的实力,但是日本本土还能征集多少新兵,以及如今的实力,都是未知。

“根据海外汉人所言,萨摩藩和幕府关系并不亲厚,更甚至和旁的大名在争抢地盘。

如果只是对付萨摩藩,只需要动用金江军一营即可,倒是和日本幕府的接触,才是最终决定琉球国的归宿。”

军司的徐辉,亲自去济州岛,和海外的商人接触过,更是亲见一些海外汉人。

从众多的信息中,推断出了重心的所在。

听完后,唐清安满意的点点头。

水师对琉球国的初探,因为动静小,他并没有插手,完全是由金江镇的官员们主导。

即稳且准。

至少和他了解的日本形势,以及该做出的手段,并没有背道而驰。

不过自己的时间真的不多了。

日本第二代幕府将军德川秀忠,还有两年就会去世,他虽然已经退居幕后。

现在的第三代幕府将军德川家光,是他并不喜爱的长子,因为第一代幕府将军的要求,才认定对方为新的幕府将军。

德川秀忠死后,是其心爱的三子德川忠长,不久就被德川家光杀死。

唐清安指了指桉台上,柳湘莲收集的日本情报,示意众人翻阅。

日本的全国土地以三千万石计,萨摩藩的岛津氏,领土为七十七万石。

根据幕府的规定,每地大名,每万石要能提供两百三十五人,马十匹,弓十张,铳二十支,矛三十支,旗三面。wap..com

“这么多?”

谢友成看完后,面露诧异。

其余人也纷纷露出慎重的神情。

如果按照这个推论,日本岂不是有光士兵就有七十万?这军力有些恐怖。

唐清安笑了起来。

柳湘莲做的其实不错,但是毕竟没有去过日本,对日本没有足够的了解,只能道听途说。

自己要为他补充细致,以免金江镇产生误判。

“朝鲜划分田亩,以粮食所产为结,日本划分大名,以产出石为名。

但是日本划分不但包括稻米,例如日本的矿山,石见银山,就是算为五十万石。”

听到将军的话,众人醒悟过来,内心去了忧虑。

真要是能出七十万大军,还真不敢与之在琉球国争锋。

“倒是将军的提点,我才醒悟过来,前番日本倾国之力,也才二十万大军。

就算包含本国的留守,顶多也才不到三十万大军。”

徐辉笑道。

其实三十万也很吓人了。

不过他们都是老军务,当然知道其中的水分。

要真是拉尽金江镇的军力,金江军也能高达数十万。

这三十万大军中,真正的脱产士兵才多少?徐辉不信会全部都是的。

见众人神情,唐清安内心满意。

金江镇从战火中兴起,不惧战争。

以一隅之地和日本争雄,是比较吃力的。

但是唐清安等不了。

这几年是最好的时机。

日本的战乱,在德川幕府第三任将军的手中,经历了三代人的管理,逐渐开始平息。

田亩开始增加,人口随之增加。

在现在的时候,大名是不敢大张旗鼓开拓田亩的,规定是多少就是多少。

如果敢开荒屯田,会被认为有野心,从而引得幕府的降罪和攻伐。

而随着三代之治,人心渐安,田亩会被大量的开发,甚至改制粮食单位。

一石被定为一百八十升,比国内多了八十升。

可见其田亩的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