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激发其雄心壮志的轩辕黄帝,就被打落到了现实。
他的第一位老师广成子,纵然是号称圣人弟子,阐教十二金仙之首,但在这位娘娘面前,也甘愿低伏做小。
若非必要,广成子甚至都不愿意跟九天玄女打照面。
这位九天玄女的辈分在洪荒之中奇高,九天玄女的师尊乃是圣母元君,圣母元君的辈分比他的师尊元始天尊还要大,代换一下也就说明,九天玄女的辈分其实是跟圣人们一般。
至于她嫁给了天庭的圣道太子这种事情,那是人家两个两情相悦,羡慕不来。
他们也不敢当真从圣道太子这边儿论辈分儿。
寻常见面之后,大家对九天玄女的称呼便“娘娘”,当然了...其实九天玄女更希望被称呼为“大帅”。
如今轩辕黄帝的修行基本上已经步入正轨,广成子也没有什么可教的了,这也就说明,他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了,接下来就把轩辕黄帝交给九天玄女就完事了。
在黄帝接受九天玄女全面训练的第二天,广成子向轩辕黄帝告别,回山清修去了。
就等着黄帝证道人皇之位,分一份儿功德,若是能够借此斩尸,那就再好不过了。
最近截教给到的压力越来越大了,虽然没有新的大罗金仙与准圣诞生,但金仙与太乙仿佛不要钱一般,一个接一个的往外蹦。
他们阐教内部的竞争也不小,十二金仙目前已经是全员太乙境界,甚至排行最小的清虚道德真君已经触摸到了大罗的门槛,天赋简直可怕。
其实给他压力最大的不是别人,而是玉鼎与太乙。
这两个是他们之中心气最高的,一个比一个傲气。
玉鼎真人宁愿不要一身大罗修为,也要散功重修;太乙真人立誓要成为古往今来最强的太乙境界,否则便永不破镜...
说实话,这两种激进的行为在广成子看来也太不稳妥了,就好像是在赌气一般,他们的思想出了问题。
不过有些时候广成子也非常羡慕他们的魄力,他自己宁愿修行的速度慢一些,也还是要稳健着来。
......
因为炎帝部落对自己从属部落的掌控力下降的缘故,导致一些别有用心之辈,擅自起了争端。
这一点倒不是轩辕在抹黑炎帝部落,主要也是因为人族武道的广泛传扬,让整个人族的风气都变得骁勇善战。这一点是张扬事先没想到的,自己这个小蝴蝶扇了扇翅膀,怕是要把华夏礼仪之邦的称号给扇没了。
经历千辛万苦终于出师的轩辕黄帝,也非常顺利的接掌轩辕氏的权柄,成为了部落首领,号称黄帝。
摆明了就是要跟炎帝争夺天下了。
九黎部落的兄弟们听到这话不干了,纷纷向蚩尤进言:“大哥,您也称帝吧,咱们九黎族称霸人族的时候,轩辕氏还是个小村子呢,如今岂能让轩辕家的小子,骑在咱们头上?”
蚩尤想了想,道:“咱们九黎部落毕竟是从炎帝部落之中分离出来的,只要炎帝部落在一日,咱们九黎便永远不做僭越之事,这句话老夫不想再说第二次。”
这一仗是非打不可。
蚩尤也想明白了,仗可以大,自己也可以输,但更重要的是自己打这一仗的名义是什么。
师出无名者,不论胜负,将来都是要被史官记上一笔的。
每个部落都有独立的史官,史官出自帝师庙,会站在相对公允的立场上,以天文将各部落以及人族的历史记录下来,然后传承下去。
成书之后,会一分为二,一卷落于火云洞,另一卷藏于帝师庙,供人族翻阅。
只不过目前人族未曾创造出自己的文字,而人族之中识得天文的,也寥寥无几罢了。
不过这些都不要紧,因为张扬终于是收下了第一个亲传弟子,在洛水河畔,有唯一位天生四目重瞳的少年郎,名颉姓侯刚。拜在圣道太子门下之后,又被赐字为仓。
故大家都称呼他为仓颉。
仓颉也是一部少主,部落的势力虽然比不上炎帝与皇帝,但在人族之中也算中上。
如今仓颉拜在圣道太子门下,难免在人族生出波澜,要知道...这位可是“扬师”的开山大弟子,就连人族大长老“煅”,在见到这位仓颉的时候,怕也得称呼一声“师兄”。
当年被称为是扬氏门徒的第一批人族武者,毕竟跟张扬关系匪浅,除了一小部分已经陨落,灵魂在地府被授予阴职之外,剩下还活着的基本都入了神职,或是为土地,或是为山神,还有领悟水之大道的被封河伯水神。
还有个别几个被九天玄女选中,直接成为了军中校尉,可谓是一步登天。
这几百年来,不论是凡人,精灵,还是新生妖族成仙的例子都是有的,甚至时不时就被拿出来宣扬一波,天庭一直维持着在凡间的存在感。
单修人族武道,虽然武力超强,但对于寿元的增幅也实在是有限,若是这些好苗子不入神职给他们锁一波血,就这样死了实在是可惜。
当然了,去了地府在阴司当差也不是不可以,但哪儿有或者舒坦?
第一任炎帝早就旁敲侧击的一直再问,什么时候能退休转生去...
“煅”是少数几个留守人族的强者,他们这些人都是吃了蟠桃延寿的,煅吃的是九千年的蟠桃,与天地齐寿,日月同庚,算是人族的守护者。
只是收仓颉为徒的事情,一开始并没有对外宣扬,直到仓颉继任部落首领,前后吞并了多个来犯之敌,部落实力大涨之后,被炎帝以及黄帝两方拉拢,甚至以大势逼迫时,终于忍不住将自己的师承暴露出来,甚至以阳武为都,自立为帝。
你们要争天下是吧?
一个炎帝,一个黄帝是吧?
仓颉自称为仓帝,也开始整军备战,欲要会一会天下群雄。
这消息传开之后,人族险些炸了锅,别的不说...单说那些自认“扬氏门徒”者,就像是找到了家一样,纷纷投奔仓颉。之前他们的据点都是在帝师庙,现在算是有了主心骨。
“师尊,他们欺人太甚了。”仓颉对在圣道太子面前,神情不忿:“竟公然威胁弟子,言说弟子若不投诚,便要出兵征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