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鲁奇,人如其名,本为青州人士,是齐鲁之地出身的奇才。只不过按史载轨迹,他应该是五代时期效力于后唐的名将。
但李天衢却也记得清楚,夏鲁奇早年的的确确曾投到了梁国,就是至宣武军从戎投军。但是后来因与主将不和,结怨于军中,遂出走又投奔河东。然而如今无论是淄青军青州,还是宣武军汴京,也都已经属于己方势力的领土。那么夏鲁奇慕名来投,确实也都在情理当中。
按原本的轨迹,夏鲁奇应该是累功升至晋军护卫指挥使,在攻打燕国幽州的战事中,便以他最擅长的本事,阵前以一敌二同燕军中最为骁勇的元行钦、单廷珪二将厮杀而不落下风。激战的场面也让两军将士看得都叹为观止,而在晋军中打响了名号...不过按史载与眼下的时间推算,那都也是十几年后的事了,可见其改投晋国之后,仕途也说不上是一帆风顺。
然而待李存勖继位晋王之后,在一场战事中遭遇智将刘鄩的伏击,夏鲁奇持枪携剑,舍命护主,激战了两三个时辰,斩杀百余敌将敌兵拼得伤痕遍体,由此也引起了李存勖的注意。
李天衢也清楚的记得,夏鲁奇不但曾立下救驾大功。按史载轨迹身为后梁最后屏障的王彦章,也正是由他生擒俘获。
不过正值壮年,而且麾下军旅士气正盛的夏鲁奇,对上已是六旬的年纪,而且只带领数百新兵的王彦章,那场战例也不能完全体现出他们二人论武勇到底孰高孰低。
就算夏鲁奇也曾在晋军中夸口豪言“王铁枪胆如芥子,吾最知之,无足可畏”,但也属于两军互不相让的叫骂,以回应王彦章相辱他主公李存勖“李亚子乃一斗鸡小儿也,有何惧哉”的言语。
按史载能确定的是,夏鲁奇于叛离逃出宣武军之前,与王彦章彼此便已相识。因为王彦章与兵败被俘之际,眼见前来拿他的是夏鲁奇,遂也叹言原来是故人前来,只不过再度相见时彼此各为其主,而要拼得个你死我活,按说他们先前的关系应该也说不上如何亲密。
不过如今的时事与很多人的命途已发生很多变数,夏鲁奇所投从的不是梁国。据传报,王彦章又是有意要刻意栽培他,夏鲁奇想必也没有再背离出走的理由......
李天衢心想不妨就让他在王彦章帐下磨砺一段时日,待他积累些战功便顺理成章的召见加封,多加安抚。既然夏鲁奇按原本轨迹转投河东李家之后忠心耿耿,直到讨伐前蜀政权灭亡,又占据两川,意图自立后蜀的孟知祥之际因属下倒戈而战败,只得自刎身死。看来以他的秉性只要给予其足够的重视,那么夏鲁奇应该也会死心塌地的效忠竭力。
而给夏鲁奇争取战功的机会,很快便也要到了。
因为李天衢与蜀国王建、晋王李克用达成共识,而约定共同举兵从三个方向攻打梁国的时日将至。
“高季昌据山南东道七州之地,麾下武有倪可福、鲍唐,文有梁震、司空薰辅佐。虽拥兵十万,可我朝重挫朱温,趁势又连夺数镇,那高季昌虽为梁臣,却也只顾死守下辖州府,不敢主动出兵攻打。
如今我朝往南拓展疆土,山南东道,也是势在必得。而那高季昌为人秉性...朕大致也知晓几分。如今梁朝无法控扼中原,他占据荆襄之地,想必也已有自据称王的心思。是以他虽是梁国臣子的身份,却也不敢招惹我朝,但是要震慑得他献地归附,眼下也不大可能......”
汴京皇城大庆殿以南,商议军机的节堂当中,李天衢与京畿方面几员统军将帅展开军议,商讨南征兼并山南东道的计划。